芬兰孩子从小知道自己要什么,与学校开设这门必修课有关

发布日期:2019-07-19 10:19 本文摘要:原标题:芬兰孩子从小知道自己要什么,与学校开设这门必修课有关 文 钱文丹 授权自公号:芬兰吧(FinnishEdu) 2018年4月份,我在芬兰初中听课,有门课给我触动非常大。 这门课的课题,可能是我们大人一生都在寻找答案,而在这里竟然是芬兰学生的必修课,而

  原标题:芬兰孩子从小知道自己要什么,与学校开设这门必修课有关

  文 钱文丹

  授权自公号:芬兰吧(FinnishEdu)

  2018年4月份,我在芬兰初中听课,有门课给我触动非常大。这门课的课题,可能是我们大人一生都在寻找答案,而在这里竟然是芬兰学生的必修课,而且非常多的小学也已经开始教这门课了。

  这门课叫职业规划教育是的,我们成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职业的意义以及如何规划好自己的一生。没想到芬兰孩子从小开始就踏上了自我探索之路。这背后有哪些方法、课程、师资,我想对芬兰教育感兴趣的人,或是希望帮助孩子的家长或教师,一定也想弄个明白。

  并非所有家庭都有学识、资源支持他们的孩子做职业选择和规划,这种来自家庭的不平等可以靠学校和社会资源补足,所以芬兰学校为孩子开设这门课,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尽量机会平等,让他们有方法做自己和规划自己的人生。

  三十五年前,中国就推崇“教育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、面向现代化”。一直以来,我对此深信不疑。今天,放眼全球范围在谈论教育创新的时候,也是在强调这样两点:

  1、世界在不断变化,所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紧跟时代不断迭代;

  2、未来世界所需要的能力已发生改变,逼着我们要为孩子重塑教育,赋予他们面向未来的能力。

  可到底,我们能为孩子创造怎样的新式教育?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。我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每个人探索世界的能力。很多时候,我们对“世界”的定义就是与真实的外部世界相关的历史文化,社会生活,生活技能,自然科学等的连接,于是在学校里我们让孩子学知识、学技能。

  但是,它不该仅限于此。“世界”还应指向我们的内心世界,我们是否有能力探索自我——了解自己、接纳自己、懂得规划自己人生的方式。这种“向内”不断自我探索的能力,一直被我们的教育体制所忽略。

  我们的教育体系尚未摆脱18世纪的工业模式,即培养产业工人。产业工人最大的弊端,就是他们所有的能力都是“向外”探求,市场需要什么人才,我就学什么;什么产业在当下最有前途,我就学什么专业。忽略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想要什么、适合学什么和干什么,而这才是支撑我们终身学习的根本。

  那么,怎样才能了解自我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?现在教育界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,鼓励孩子做自己,可是孩子都不了解自己是谁,怎么做好自己。即使我们成人活了好几十年,大部分人可能从未去挖掘自己内心的“金山”。很现实的一个事情是,同样是面对高考选专业,在中国,发愁的可不光是孩子自己,是全家三代人抱团惆怅。

  转眼再看芬兰,学生在高考选科之前,已经系统接受了六年的在校职业规划教育,他们更清楚自己的教育选择和职业方向是什么。所以,我们在感慨国外孩子很小就独立、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,一定要认清这背后的机制——是这个国家的文化、教育为孩子提供了自我认识的指导工具。

  在芬兰,这个工具就是由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教育(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)。

 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认知

  我开始接触芬兰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,是在我们于韦斯屈莱大学。芬兰只有两所大学培养针对中小学生的职业规划老师,而我所在的教育学院就是其中之一。经大学老师安排,我顺利到当地的Huhtasuo学校初中课堂听这门课怎么上。在这里,我结识了芬兰教育一线的职业规划老师Jyri Ylönen。

  “Jyri,我知道芬兰自小学开始,每所学校就配有职业规划教师。小学就开始职业教育会不会太早?孩子会不会过早被社会化?”课还没开始,我跟Jyri在办公室先讨论起来。

  Jyri说:“这个你不要担心。我们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不只是职业知识、技能这么简单,我们会将自我认知、教育选择、职业认知和技能这三大方面统统融入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,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事。

  而我最看重的是孩子认识自我的能力,孩子能否跟自己对话,了解自己、接纳自己、发展自己,进而做出准确的职业规划这个过程它有起点,且越早越好,但我要告诉你,它没有终点。”这一点我非常认同,内在清醒的人,不管外在世界怎么变,他都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职业。

  (芬兰职业规划教育的六大维度)

  这条自我探索的道路,需要不断的追问和自省,而这个过程需要有人引领,需要指导工具。有一部分家庭,父母本身就是孩子一生的咨询师。

  Jyri向我讲述了发生在芬兰家庭的真实情况:“四十多年前,我们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要开设职业规划课,是因为孩子在家庭内接触的资源是不平等的。那时我们就发现,出生在高等教育家庭或富裕家庭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更懂得怎样启发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,也更有资源支持孩子的教育选择和职业规划。

  “而底层工人阶级的孩子,相比而言,活得浑浑噩噩,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接触不到具有启发性的对话,甚至由于只接触到底层工种,很多孩子缺乏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,继而还是像父辈一样从事技术型工作当时整个芬兰教育界认识到,这不利于发挥每个孩子的真正潜能。

  那这些没有家庭资源的孩子,怎么办?改革的措施是在中小学开设职业规划课,让那些没有父母帮助的孩子,可以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启发下,挖掘自我内心的宝藏,对未来发展做出合理规划。

  这个过程也是有方法的。

  一是分阶段性目标,循序渐进开展。

  

 

  芬兰小学阶段重在培养教育兴趣、职业启蒙、做决定的能力;

  中学开设职业和创业素养的必修课,重在自我认知、职业体验和未来职业规划。

  到了高中,自由的选课制度则让大多数孩子有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发展方向。

  

 

  二是抓住人生重大的转型期。

  

 

  第一个转型期是小升初,这个时候很多芬兰孩子会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中学,比如爱音乐的孩子去音乐教育突出的学校,喜欢视觉艺术的孩子会选择艺术设计见长的学校。